【奢表庫】打造1比1天花板級別的復刻手錶 WeChat/微信;296537516
首先你得知道啥叫陀飞轮
陀飞轮是瑞士钟表大师——路易?宝玑先生在1795年发明的一种钟表调速装置。法文Tourbillon(故又称特比龙),有“漩涡”之意,是指装有“旋转擒纵调速机构”的机械表,陀飞轮是音译与意译相结合。
宝玑发明陀飞轮机构,是为了校正地心引力对钟表机件造成的误差。
陀飞轮表代表了机械表制造工艺中的最高水平,整个擒纵调速机构组合在一起并且能够转动,以一定的速度不断的旋转,使其把地心引力对机械表中“擒纵系统”的影响减至最低程度,提高走时精度。
陀飞轮的原理就是当钟表在垂直位置时补偿地心引力的作用。 换句话说,当一只钟表处于垂直位置时,由于来自地心引力的作用,它的调节控制器,即是其摆轮、游丝和擒纵器,会在每一下摆动时发生难以觉察的快慢变化。
这款表与2014年的1815陀飞轮腕表相比,最大的区别是表盘,这也是腕表最富有艺术性的地方之一。经常关注朗格腕表的朋友都知道,朗格腕表的表盘,通常用实心银制作。而这款1815
Tourbillon
Handwerkskunst腕表,则配以玫瑰金表盘,并在玫瑰金上面镀铑,华丽而独特,已经让人爱不释手。更加独特的是,表盘经过了细密的雕刻处理,这就赋予了腕表卓尔不群的气质。这种雕刻,名为“tremblage”。在别的品牌里面,曾看到过玑镂等工艺,但从未见过“tremblage”的踪影。所以,如果说“tremblage”为朗格独有,似乎并不为过。
这种工艺的具体操作方式是:雕刻师用特制刻刀,以高超技艺,在材料上塑造出精细均匀,带有颗粒感的纹理。完工后呈现出来的,是一种经典的,沉稳的色彩——灰色。这种色彩或许不是光芒四射,令人一见倾心,但却越看越耐看,值得反复咀嚼。
一骑绝尘的陀飞轮
陀飞轮是机械表三大复杂功能之一。古时,由于科技不够发达,陀飞轮的制作,大多依赖手工,往往只有制表大师才能胜任,所以,陀飞轮自诞生之日起,就享受着人们的顶礼膜拜。到了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具的完备,仅就制作陀飞轮而言,并不是一个太大的难题。正因为如此,陀飞轮从遥远的瑞士,“飞”到了国内,于是,各式各样的陀飞轮出现了,披着复杂功能的外衣,价格越卖越贵,工艺连连倒退。而只要了解1815
Tourbillon Handwerkskunst腕表的陀飞轮,你就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优秀的陀飞轮。
这么说并非空穴来风,还是让我们回到该表的陀飞轮来一探究竟。硕大的陀飞轮固定在盘面6时位置,经过抛光打磨的陀飞轮支架晶莹剔透,如同玉器。这种程度的打磨,需要深厚的功力和极致的耐心。
陀飞轮内部的打磨,则以抛光和拉丝两种方式交错进行。蓝钢秒针点缀在陀飞轮框架上,以60秒钟转一圈的速度,轻快优雅地移动。
表面上看,除了打磨堪称上乘,秒针是蓝钢指针外,似乎与一些瑞士大牌的陀飞轮并没有什么不同。实际上,这只陀飞轮暗藏玄机,因为它解决了钟表史上的一个棘手的难题,即陀飞轮停秒。甚至还更进一步,不但让陀飞轮停秒,还能让秒针归零。陀飞轮诞生的初衷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克服地心引力对怀表走时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让表走得更准。停秒,也同样是出于精准方面的考量。当秒针停了之后,人们就能方便地调校时间。一只普通的大三针腕表,做到停秒轻而易举,但是,在时刻转动的陀飞轮面前,想让它暂时静止,进行停秒,需要克服许多技术上的障碍,在此基础之上再令秒针归零,着实难如登天。在我的印象里,还没有看到其他品牌真正实现过。朗格,不仅有着无畏的勇气,更有着卓越的技术。陀飞轮停秒归零,这座耸立云天的高山,在朗格面前,已经成为了坦荡如砥的平原。
腕表搭载自产的L102.1型手动上链机芯,四分之三夹板进行了全新设计,曲线更为曼妙雅致,夹板边缘处的倒角经过抛光打磨,细腻柔和,光彩照人。在一些特殊的区域,进行抛光更加困难,必须手工使用专门的工具才能办到。德国银夹板上的粒纹表面,灵感来自历史怀表。而四轮夹板由于采用了镂空设计,从表背观赏陀飞轮,也同样轻松容易。机芯中含21颗宝石轴承,其中有一颗以纯净无暇的钻石打造,镶嵌在黄金套筒内,与红色的宝石轴承交相辉映,美不胜收。高级制表的魅力,于细微之处见真章。这一切都能通过蓝宝石水晶表背仔细鉴赏。
该表以玫瑰金制作,表壳直径39.5毫米,尽管拥有舞动的陀飞轮,动力储存却丝毫不含糊,依然达到三天之久。所搭配的手工缝制的棕红色鳄鱼皮表带,与整枚腕表的气质十分贴合。
以上就是天津国际名表客户服务中心的手表修理技师给大家讲解的手表陀飞轮的巧妙之处,希望大家对手表陀飞轮更进一步的了解。
陀飞轮技术于1795年由瑞士钟表大师路易?宝玑先生研究发明成功,这一发明标志着钟表界的制造工艺又一个巨大的进步,陀飞轮发明之初是被应用在怀表上的,由于怀表长期的挂在颈上或者放置在口袋中,呈垂直使用状态会受到地心引力的干扰,影响摆轮摇摆速度导致出现误差,陀飞轮的发明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
陀飞轮工作原理 年误差低于一秒
陀飞轮的原理基本上是把游丝、叉式杠杆和擒纵系统设计在同一轴上运作,陀飞轮在运行时会不断旋转,以减少地心引力所做成的影响。从而解决地心引力对摆轮摇摆的影响,增加走时精准度,陀飞轮的走时精准度可以达到年误差低于一秒。
陀飞轮发展历程
A、第一种结构—Tourbillon(宝玑式)
第一代陀飞轮就是陀飞轮技术的发明人瑞士钟表大师路易?宝玑先生研究发明成功,当时发明主要应用于怀表,后来经过演变逐渐分为两种,第一类既是摆轮中心和飞轮中心在同一轴心上的同轴式。第二类是摆轮中心和飞轮中心没有在同一轴心上的偏心式也叫做非同轴式。
B、第二种结构—Flying Tourbillon(浮动式)
路易?宝玑先生发明了陀飞轮技术之后在钟表界100多年的历史中无人能够撼动或突破他的这一顶级工艺,直到1927年才由一位德国制表大师Alferd Helwig制造成功没有 "飞轮固定支架"的陀飞轮怀表,提高了此种表运转时的神秘感和动态艺术美。在此组合中"摆轮夹板"仍须随飞轮一起旋转,此第二代陀飞轮表同样有同轴式和偏心式两种类别。
C、第三种结构—Mystery Tourbillon
提起第三种陀飞轮结构编辑就很自豪,因为第三代陀飞轮技术是由我们中国的制表大师矫大羽于1993年在香港"天仪轩"发明制作成功的。这一代陀飞轮相对于前两代的改进就是取消了"飞轮固定支架"和在第一二代必不可少的"飞轮旋转框架",并且把"摆轮夹板"的材质由原来的金属材质改为蓝宝石玻璃,并且不随飞轮一起转动,这样改进不但减轻了飞轮的重量还增加了计时的稳定性。
工艺复杂,很考验技术。陀飞轮独特的运行方式,已经把钟表的动感艺术美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再深入详细地说,是这样的:将擒纵机构放在一个框架(Carriage)之内,使框架围绕轴心也就是摆轮的轴心做360度不停的旋转。这样,原本的擒纵机构是固定的,因而当表搁置位置变化的时候,擒纵机构不变,造成了擒纵零件受力不同而产生了误差;当擒纵机构360度不停的旋转起来的时候,会将零件的方位误差综合起来,互相抵消,从而消灭误差。目前陀飞轮一般是1分钟转360度,也是最理想的旋转速度。
陀飞轮制作不易
上面的原理看似简单,但实施起来却十分不易。这是陀飞轮表价格昂贵的主因。
陀飞轮表代表了机械表制造工艺中的最高水平,这个精巧的机制被认为是最难制作的复杂钟表装置之一。
有多难呢?
陀飞轮装置由超过70个精细零件组成,并且大部分为手工制作。
对于一只表径为40mm的男士腕表来说,常见的陀飞轮装置的直径一般在15~20mm左右,由超过70个精细零件组成,并且大部分为手工制作。同时,这些零件的精细度及重量有着极高要求,“笼框”和陀飞轮的重量不能超过0.3克或0.013盎司--相当于一片天鹅羽毛的重量或两片鹦鹉羽毛的重量。
陀飞轮的价值是因其复杂性、精密性、严谨性及可收藏性决定的。
陀飞轮机芯↓↓↓
珍贵的陀飞轮:来之不易、保养也不易
自从宝玑Breguet大师于1790年发明陀飞轮这种具有抵抗地心引力所造成的误差之陀飞轮装置,一直到1950年,在这160年的岁月里,全世界出现了具有陀飞轮装置的怀表及手表,数量不多
陀飞轮是最鸡肋的设计,在宝玑还活着的时代手表的频摆低误差大,陀飞轮可以提高准确度。目前科技进步了表频大都上万了一天误差在2秒到4秒之间,陀飞轮只能提高1至2秒的误差意义不大,况且陀飞轮抗震性很差,坏了修理很贵。所以不建议买这种表,它贵因为它复杂但并不实用。
加微信微/WeChat客服,咨詢款式
296537516
長按復製微信/WeChat號
|
加微信微客服,咨询款式
微信号:296537516
长按复制微信号
|
|